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
潮汕七月半的节日民俗活动
更新时间:2024-06-08 09:51:17

  中元节是汉族祭祀祖先的节日。称为中元,原本是道教所命名。在潮汕,这个节日的种种活动,都同道教无关。民间几乎没有称它为中元节的,都把它叫做七月半,因为节日就在七月十五。

  潮汕七月半的节日活动,围绕着祭祀祖先进行。清代本地方志的记载,数乾隆《普宁县志》最详细:俗谓祖考魂归,咸具神衣、酒馔以荐,虽贫无敢缺。这个节日祭祖,要比其他一些节日隆重,祭品之中,一定要准备好楮衣。或者是因为七月暑尽,季节更换,必须更衣防寒,跟人间所谓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(《诗经七月》),同一种用意。一般人家,祭祖在家中公厅举行;有钱人家,则祀先于诸寺,先期醵金作盂兰盆会(乾隆(揭阳县志》)。

  盂兰盆会是佛教重要的岁节仪规之一。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说,佛弟子目犍连的母亲不信佛法,死后被打进阿鼻地狱。目犍连修成罗汉果,用天眼看见母亲在饿鬼群中受苦,于心不忍,用自己的法力送饭给母亲,谁料饭未到母亲口中,就化为炭火。目犍连不胜悲哀,求佛超度。佛祖指示目犍连,在七月十五众僧安居修行圆满之日,敬设孟兰盆会供,以百味果食供养十方众僧,仗其法力解脱母亲。目犍连照佛祖的话去做,果然使母亲脱离饿鬼道。佛祖又让佛弟子们仿效目犍连的做法,为现生父母增福延寿,为过去父母离苦得乐。这样,终于形成了盂兰盆会的佛教岁节仪规。《佛说盂兰盆经》的这个故事,与中华民族的孝道十分合拍,梁朝开始,在中国逐渐风行,目连救母的故事也逐渐中国化而且家喻户晓。到宋元以后,盂兰盆会也逐渐由孝亲变为祭鬼。嘉庆《澄海县志》载,七月半各寺僧建盂兰盆会诵经,至晚营斋于焰口施食,放水灯照冥,仪规性质就已经改变。揭阳、惠来、潮阳、南澳等县,祀祖于盂兰盆会,则还保留着佛教的本义。

  潮汕的祭鬼节,时间并不固定在七月半。自七月初一起七月底,各乡各里,迭次有施济孤鬼的祭祀,俗称施孤,亦称普渡。这也是盂兰盆会的变相吧。

  乾隆《普宁县志》记载了该县七月半一种独特的习俗:农民插竹挂纸钱于田中以祈谷。这一习俗义式,或者是为了祭祀稻谷之神。